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正式提出,“黃河新變”成為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之后的又一熱點。
黃河國家博物館是鄭州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大定位分別是:弘揚黃河文化的傳承基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展示平臺,世界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鑒平臺。它將展示黃河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
該博物館位處鄭州北部,項目總占地面積的400畝,
博物館設計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約19.3億元。該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外立面裝修、內部結構施工等,建成后將成為黃河歷史文化新地標。
黃河國家博物館是德國GMP主筆設計的第四個國家級博物館項目,其余三座是:中國航海博物館(2009年)、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2011)、中國工藝美術館(2021年)。
該建筑重點聚焦于5000多公里的黃河流域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生態演變等,以蜿蜒曲折的水岸景觀為原型,從城市設計與空間營造兩方面著手,打造象征自然環境與現代文明交匯的橋梁,建筑整體的外觀借鑒了黃河的“幾”字形,與周圍協調一致。
國家黃河博物館的屋頂設計也別出心裁。綠色的屋頂設計將國家公園的自然風光延伸到屋頂平臺,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非凡的景色,向北欣賞壯麗彭拜的黃河,向南俯瞰美麗的鄭州城市天際線。
建筑高度40米,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按照建筑功能劃分,北側為主展陳區,南側為服務教育區及檔案室、圖書館等配套設施。總共4萬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將通過四個主題展區全面揭示黃河的歷史文化與生態風貌,另外還設有豐富的臨時展覽與互動體驗區。
黃河國家博物館是以“點”的方式進行展示,通過黃河博物館區、花園口遺址區等不同主題的歷史文化展示區與黃河灘地生態公園和索須河遺址公園形成“面”狀景觀,從而展示黃河文化的整體風貌和歷史格局,利用多種方式的游覽路將“點”與“面”景觀串聯起來,全面揭示黃河文化內涵。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