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個非遺址類地下藝術博物館
“三山五園”是整個京西地區的標志性文化符號,包含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以及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是北京明清兩代文化歷史延續至今的重要見證。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位于“三山五園”腹地,為了保持與周邊環境協調,維持整體歷史風貌,項目2.2萬平方米的總建筑規模中有約2萬平方米分成三層被巧妙地“藏”在了地下,從地面上看僅僅有數個1至2層不等、約2000平方米的功能性建筑分布在場區內,雖還未進行裝飾裝修,但形似古建殿堂歇山頂融合現代不均勻對稱的設計,已經能顯露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三山五園’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6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之一,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更是北京市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中唯一獲批的新建項目,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不言而喻。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建成后將被打造成集文化遺產保護、藝術展覽交流、科技前沿發布、自然生態體驗等多層次、多元化展示于一體的北京市首個非遺址類地下藝術博物館,成為海淀區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展示三山五園地區歷史人文風貌和城市歷史變遷的新地標。
目前的進度
項目所處海淀西山區域地下水資源豐富,工地又緊鄰海淀公園景觀湖,基坑下含有三層承壓水,此外,項目距離運行中的地鐵16號線最近處只有6.9米,需要保障地鐵線路安全運行,對此,項目技術團隊進行了細致研究,綜合考慮效果和成本,研究出了比全部采用常規方法節省半個月工期的方法。
施工現場,已經完成的主體結構表面高低錯落,讓人感覺起伏多變,劉杰介紹,地面起伏多變其實是“反梁”工藝,是為了保證地下屋面的順滑流暢,將原本需要向下突出的橫梁改為向上突出,呈現出表面標高復雜的情況。由于未來地面僅有2000平方米的配套建筑,其余都是綠化景觀,“反梁”的設計既實現了地下效果最優,也避免影響地面景觀。
海淀區三山五園藝術中心
位于海淀公園內西北角
“三山五園”的腹地——暢春園之西花園舊址
毗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展示中心
博物館設計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
其中
地上2層建筑面積約0.2萬平方米
地下3層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
規劃為
會展發布區、展陳區和藏品區
三山五園是海淀區的一張金名片
以其宏大的建筑規模
精湛的造園藝術
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聞名于世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是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的龍頭項目,它以博物館、美術館為主,融合展覽、活動、文化體驗、文化消費等多項職能,打通文化、文物、旅游等多項業務邊界,努力探索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途徑。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
預計202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
海淀區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
展示三山五園地區
歷史人文風貌的標志性建筑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